歡迎光臨東莞市皓天試驗設備有限公司網站!
誠信促進發(fā)展,實力鑄就品牌
服務熱線:

15876479090

產品分類

Product category

技術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網站首頁 > 技術文章 > 鋰電池電極材料濕熱老化:高低溫試驗箱如何揭示性能衰退機理?

鋰電池電極材料濕熱老化:高低溫試驗箱如何揭示性能衰退機理?

發(fā)布時間: 2025-10-27  點擊次數(shù): 22次

鋰電池電極材料濕熱老化:高低溫試驗箱如何揭示性能衰退機理?


引言
      隨著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系統(tǒng)中的大規(guī)模應用,其在復雜濕熱環(huán)境下的長期可靠性已成為制約技術發(fā)展的關鍵挑戰(zhàn)。電極材料作為電池核心組分,其濕熱老化行為直接決定電池性能衰減與服役安全。高低溫試驗箱憑借其精準的溫濕度控制能力,為模擬鋰電池實際運行環(huán)境、揭示材料老化機制提供了關鍵實驗平臺。目前,濕熱耦合環(huán)境下電極材料微觀結構演變與電化學性能的關聯(lián)機制尚不明確,亟需系統(tǒng)研究。本研究通過高低溫試驗箱模擬多種濕熱工況,深入解析電極材料性能衰退路徑,為高環(huán)境適應性鋰電池的設計提供理論支撐。

一、實驗設計
(一)實驗材料
選用商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(LiFePO?)與負極材料石墨作為研究對象。正極電極片制備:將LiFePO?、乙炔黑導電劑與PVDF粘結劑按質量比8:1:1混合,加入NMP溶劑調配為漿料,涂覆于鋁箔集流體后烘干輥壓;負極電極片制備:將石墨、Super P導電劑、SBR與CMC粘結劑按質量比9:0.5:0.3:0.2混合,加水制成漿料,涂覆于銅箔集流體后烘干成型。

(二)實驗設備
采用高精度高低溫試驗箱作為環(huán)境模擬裝置,溫度控制精度±0.1℃,濕度控制精度±2%RH,溫度調節(jié)范圍10-80℃,濕度調節(jié)范圍20%-95%RH。

(三)實驗方案
將封裝完成的CR2032型扣式半電池置于高低溫試驗箱中進行濕熱老化實驗。設置四組溫濕度條件:
對照組:25℃,40%RH;
工況1:40℃,60%RH;
工況2:55℃,75%RH;
工況3:70℃,90%RH。
每組設置三個平行樣本,分別于老化0h、24h、72h、168h、336h時間節(jié)點取樣,開展電化學測試與微觀結構表征。

(四)測試與表征方法
電化學性能測試:采用電池測試系統(tǒng)進行恒流充放電測試(電壓范圍2.0-4.2V,電流密度0.1C);利用電化學工作站開展交流阻抗測試(頻率10?2-10?Hz,振幅5mV)。
微觀結構表征:運用X射線衍射儀分析晶體結構演變;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表面形貌變化;借助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解析表面元素化學態(tài)與界面組成。

二、結果與分析
(一)濕熱老化對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的影響
隨著老化時間延長與溫濕度升高,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顯著衰退。在工況3(70℃,90%RH)老化336h后,LiFePO?正極放電比容量由160mAh/g降至85mAh/g,容量保持率僅為53.1%;石墨負極庫倫效率由98.5%降至90.2%。交流阻抗測試表明,電極電荷轉移阻抗顯著增大,正極Rct由50Ω升至280Ω,負極Rct由30Ω增至180Ω,顯示濕熱環(huán)境嚴重阻礙電極反應動力學過程。

(二)濕熱老化對電極材料微觀結構的影響
正極材料:XRD結果顯示,高溫高濕促使LiFePO?晶格中鋰離子脫嵌過程失衡,引發(fā)晶格畸變與非晶化轉變。SEM圖像顯示正極表面出現(xiàn)裂紋與孔洞,活性物質顆粒發(fā)生團聚,歸因于水分滲透導致的界面剝離及高溫熱分解效應。
負極材料:石墨電極出現(xiàn)邊緣卷曲與層間剝離現(xiàn)象。XPS分析表明碳元素氧化態(tài)(C–O、C=O)比例顯著上升,證實濕熱環(huán)境誘發(fā)石墨氧化反應,破壞其層狀結構與鋰離子傳輸通道。

(三)性能衰退機理解析
電極材料在濕熱環(huán)境下的性能衰退主要由以下機制協(xié)同導致:
界面副反應加?。核峙c電極活性位點反應生成氫氧化物、碳酸鹽等界面屏障,阻礙鋰離子傳輸;同時水分促使電解液溶劑水解產生酸性物質,腐蝕電極與集流體界面。
活性物質結構衰變:高溫加速活性物質熱分解與相變過程,引發(fā)晶格坍塌與電化學活性喪失;水分侵入削弱活性物質與粘結劑結合力,導致活性物質脫落。
導電網絡退化:濕熱環(huán)境腐蝕導電劑,破壞電極內部導電通路,增大電子傳輸阻抗,降低電極反應效率。

三、結論
        本研究基于高低溫試驗箱系統(tǒng)模擬鋰電池電極材料的濕熱老化過程,明確了不同溫濕度條件下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與微觀結構的演化規(guī)律,揭示了界面副反應、結構衰變與導電網絡退化協(xié)同作用的性能衰退機制。研究成果為高環(huán)境適應性鋰電池的材料設計、界面優(yōu)化與壽命評估提供了關鍵理論基礎。未來研究可聚焦于新型耐濕熱電極材料開發(fā)、功能化電解液設計及多尺度老化模型的構建,推動鋰電池在復雜工況下的可靠應用。


聯(lián)